北京
定位城市:北京
猫眼电影 > 电影 > 阿列科·康斯坦丁诺夫

介绍

阿列科·康斯坦丁诺夫,阿列科·伊万尼佐夫·康斯坦丁诺夫(Алеко Иваницов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,Aleko Konstantinov,1863.1.1~1897.5.11),保加利亚作家、诗人、翻译家、记者和律师。生于奥斯曼帝国斯维什托夫镇(今保加利亚)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,青年时代在当时保加利亚最有名的加布罗沃中学读书,在俄土解放战争期间他是斯维什托夫·马尔科·巴拉巴诺夫州长办公室的抄写员(1877)。战后他继续学习,毕业于曾就读于保加利亚革命者托多尔·明科夫(Тодор Минков)在俄罗斯敖德萨地区尼古拉耶夫镇创办的南斯拉夫寄宿学校(该校以培养来自巴尔干斯拉夫民族学生为目的)。1881年进入敖德萨新罗西斯克帝国大学法学院。1885年毕业后回国,曾任索非亚州法院检察官、上诉法院助理检察官等职,从1892年起担任自由律师。1896年任索非亚市政府的法律顾问,同年开始在索非亚大学法学院教授刑法和民法。1897 年在前往佩什特拉的途中在拉迪洛沃附近被暗杀。在南斯拉夫寄宿学校期间他完成了最初的创作:诗歌《镜子》(Огледало,1880)和《为了什么?》(Защо? ,1881),并将其寄往保加利亚发表于报纸《大保加利亚》和《自由保加利亚》。作为旅行家和保加利亚有组织的旅游活动的奠基人,他是首个记录西欧和美国之行的保加利亚人——他参观了1889年在巴黎、1891年在布拉格和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,并完成了《芝加哥之行》(До Чикаго и назад,1894),为刚刚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近500年的压迫中获得独立的保加利亚读者提供了一幅发达国家的肖像。其政治讽刺小说《甘纽大叔》(Бай Ганьо,1895)对19世纪90年代新诞生的资产者暴发户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笑,在保加利亚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此外他还译有普希金、莱蒙托夫、涅克拉索夫、莫里哀等人作品。

别    名
阿列科·伊万尼佐夫·康斯坦丁诺夫,阿·康斯坦丁诺夫,Алеко Иваницов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,Алеко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
出生日期
1863-01-01
出生地
于奥斯曼帝国,斯维什托夫镇(今属保加利亚)
逝世日期
1897-05-11
身    份
编剧
星    座
摩羯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