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绍
西蒙娜·德·波伏娃,波伏娃/波伏瓦(Simone de Beauvoir,1908—1986)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的重要思想家,同时是小说家、公共知识分子与社会行动者;她以其作品《第二性》著称,借助跨学科与现象学方法提出“女人作为他者”(Woman As Other)的分析,讨论“永恒的女性”神话(myth of the eternal feminine)如何塑造经验,并倡导以自由为核心的性别平等观。其早期作品——小说《女客》(She Came to Stay, 1943)、论文《皮洛士与奇内阿斯》(Pyrrhus and Cinéas, 1944)与《模糊性的道德》(The Ethics of Ambiguity, 1947)——通过文学与哲学的互证,探讨自由、责任与他人关系,发展出“处境自由”(situated freedom)、“召唤”(appeal)、“自欺”(bad faith)以及“超越/内在”(transcendence/immanence)等关键概念。她在《美国纪行》(America Day by Day, 1948)、“我们必须焚烧萨德吗?”(Must We Burn Sade?, 1951–1952)与《老年》(The Coming of Age, 1970)等著作中,把伦理与政治关切落到具体处境,讨论经验如何影响自由与“相互承认”,并从“老年作为他者”的视角反思社会结构与照护。除著述外,她长期参与《Les Temps Modernes》编辑工作,善于以审慎、清晰的书写连接个人与公共议题;其思想在伦理学、社会与政治哲学、存在主义与现象学及女性主义哲学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,持续启发人们以兼具理性与同理的方式理解自由、身体与共处。
- 别 名
- 西蒙·露茜-厄尔奈斯丁-玛丽-波特朗·德·波伏娃,西蒙·波娃,Simone (Lucie-Ernestine-Marie-Bertrand) de Beauvoir
- 出生日期
- 1908-01-09
- 出生地
- 法国,巴黎
- 逝世日期
- 1986-04-14
- 身 份
- 编剧 | 演员
- 性 别
- 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