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
定位城市:北京
猫眼电影 > 热点 > 资讯正文

电影《东极岛》今日公映 曝“致敬每一位血性的中国人”片尾彩蛋

猫眼电影   08-08 10:00   6

电影《东极岛》今日公映 曝“致敬每一位血性的中国人”片尾彩蛋

血性反杀燃点拉满观众直呼“太解气” 水戏全实拍打造“一部顶三部”海上巨制


今日,由管虎费振翔共同执导的电影《东极岛》全国上映,聚焦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事件,以沉船困境的压迫感、高燃反杀的热血感,以及水浪扑面般的实拍沉浸感,将观众带回83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海上营救!此前首映中,影片便收获“解气解恨”“热血沸腾”的情绪共鸣,口碑获赞“真实震撼、直击人心”。不少观众激动表示:“对侵略者暴行的憋气与愤怒终于得到了释放!”“《东极岛》值得被全世界看到!”更有外国观众发声:“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大爱和血性,中国越强大,世界越和平!”有人落难,国人便出手相救;侵略者杀人,便让他们血债血偿。正是这份本能的血性,支撑着影片中一幕幕爆发性的反击时刻。刀刀见血、仇恨清算,是对暴行最直接的回击;集体出海、誓死救人,是不再退让的血性觉醒,种种高燃场面频频引爆感官冲击。也正是这份善意与血性,让中国渔民在绝境中救回了384条生命,并在83年后的今天,唤起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回应。同日发布的“致敬每一位血性的中国人”片尾彩蛋中,幸存英军战俘的后人纷纷动情发声,向那些在枪口下拼命救人的中国渔民致以最深敬意,把这声“谢谢”,讲给全世界听。


银幕上最真实的风浪、最逼真的沉船、最动人的营救被一一还原,这一切离不开幕后主创面临工业挑战的“不计代价”。十数渔船、百人出海、千吨巨轮分段还原、万米水棚内沉浸式搭建,从70天水下拍摄到世界级难度的视效挑战,《东极岛》每一帧都将真实做到极致。正如观众所说:“第一次在国产片里看到我们自己拍的海难场面”,“有仇必报,有难必救,是写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本能反应,看的爽极了”。《东极岛》以诚意与实力,让真相重现,让世界看见,中国人的善良底色和血性担当,永不缺席!影片由管虎、费振翔共同执导,陈舒董润年、张冀、费振翔编剧,梁静任出品人及总制片人,朱一龙、吴磊、倪妮领衔主演,杨皓宇、陈明昊、倪大红、威廉·富兰克林·米勒、李九霄、王奕权等演员出演,正在热映中。

 


英军战俘后代向中国渔民致敬 “中国渔民是真正的英雄”

渔民坚持“能救一个是一个” 让世界看到国人大义


影片中,银幕罕见的沉船画面极具冲击力,海水灌舱、战俘挣扎,密闭空间中的窒息感扑面而来,不少网友直呼“压迫感太强了,感觉就像自己也浸在水里,根本喘不过气”。然而,比沉船与海水更“窒息”的,是日军在封舱锁人、密集扫射战俘的暴行。彩蛋中,多位英军战俘后代哽咽讲述起父辈的生死经历,幸存战俘丹尼斯·莫利之女维尼太太回忆道:“一想到所有战俘都被困在甲板下,船在下沉,最后跳海逃生却被日本人射杀,晚年的父亲内心仍旧五味杂陈。”就在战俘即将葬身海底之际,一群来自东极岛的中国渔民驾着渔船来救。他们是这片血色海水中唯一的光,是战俘口中“拯救他们脱离地狱的天使”。据参救渔民后代回忆,当时每一艘渔船都塞的满满当当,十几名战俘在一艘舢舨上蹲着、挤着,渔民也不肯放弃一人,只想着救一个再救一个。“所有船,能摇的都出去”,渔民后代吴布伟一句话,道尽国人淳朴善良的本性。“海上出事,无论是谁都要去救”,“活的人让他死掉就不可能的”,正是这份不加修饰的坚定,印证着国人骨子里的勇敢与担当。


当年那一幕,许多知情的渔民后代至今难忘,获救的战俘紧紧握着渔民的手,不断点头致谢。时至今日,哪怕所有幸存战俘都已不在人世,但那声“谢谢”却一代代传承下来。幸存战俘后代纷纷表示:“哪怕参与救援的渔民都已离世,但还是想对他们的子女后代说一声感谢。”“都是因为中国人民无私的爱,没有他们的介入,后来这一切都不会发生”,“中国渔民是真正的英雄,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”,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语在83年后的今天流传开来。他们深知,如果没有中国渔民挺身而出,日军的扫射不会停止,最终384条命也将永远沉入海底。正是国人的出现扭转了结局,他们用血性挡住了枪口,用善良托起了希望,更让世界看到了国人的勇气与担当。不少观众表示:“这是我第一次在国产片里看到,中国人以血性和善良赢得世界尊敬,燃到炸裂!”“以前觉得民族自豪是教科书里的词,看完《东极岛》彻底明白,它是我们骨子里的热!”更有观众直言:“没有谁天生是英雄,是我们中国人一次次把血性写进历史,才有今天别人不敢侵犯!必须要让全世界看到!”

 

有仇必报、高燃反杀 “解气解恨”掀起情绪高潮

用反击回应压迫、用善良回应苦难 献给血性的中国人


有仇必报,有难必救,是写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本能反应。面对暴行,我们用善良回应苦难,却无法容忍真实存在的罪行被揭过。电影中一桩桩血债令人格外愤慨:李元兴(杨皓宇 饰)隐忍的背后,是三年前宗祠被日军烧毁、渔民因抵抗而惨死时埋下的伤痛;陈先生(陈明昊 饰)也被日军浇上汽油,当众点燃,烈火焚身之际仍高喊“不能跪”;吴万寿(倪大红 饰)更挡在所有渔民前方,被日军刺刀贯穿,双手捧着流出的肠子,仍咬牙喊着渔民“回家”。还有更多战俘被日军囚禁于船舱底部,长期遭受虐待,命悬一线。眼见同胞惨死、战俘生不如死,压抑与愤怒在一声“怎么忍”的怒吼中彻底爆发。正如阿花(倪妮 饰)在祠堂怒声质问,东极渔民再也无法忍下去!他们忍不了同胞血溅眼前,忍不了日军横行肆虐,更不能忍受对海上无辜遭难者视而不见、见死不救。于是,一场彻底的复仇反击拉开序幕!


电影中各种高燃场面令人血脉偾张:阿赑(朱一龙 饰)将积蓄的怒火化作利刃,在战俘船上一刀刀捅向日军士兵;阿荡(吴磊 饰)怒扑向日军军官,利刃直插喉咙,一边挥刀一边咆哮“让你杀”;阿花(倪妮 饰)站在船头,振臂高呼“撒大网捞大鱼”,唤起身后整个东极岛的力量奔赴救援。所有能出船的渔民齐心协力,有人撑橹、有人抛绳、有人指向,即使日军仍在密集扫射,也要救一个、再救一个。中国人“不跪”,有仇就报,中国人也不冷眼旁观,有难就救。这一场燃爽反杀,是属于中国人“解恨解气”的情绪释放,更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血性回应。“有仇必报”的反杀与“有难必救”的人性光辉交织在一起,成为观众口中的“燃爽爆表”的高光时刻。影片片尾一句“献给血性的中国人”落于银幕,让不少观众心潮翻涌、心生共鸣。不少观众表示:“终于不是苦忍到底的受害者了,这才是中国人面对屠刀时的回应,这种血性与反杀太解气了!”“一腔怒火的反击,是对压迫最直接的回应;一条条被捞起的生命,是血性与善良共同写就的民族答卷。” 还有观众激情感慨:“压不垮的血性、忍不下的仇恨,曾经手无寸铁为了尊严也要赌上全部,现在的中国已经侵犯不起!”

 

海上工业巨制!热血感动并存、视听震撼与情感冲击共振

挑战华语影视最长时间水戏拍摄与世界级难度海洋视效 为电影工业化蹚出一条路


每一份情绪都有极致的爆发,是因为每一帧都真实可感,而这份真实,正是工业化制作一寸一寸打下的基础。巨轮倾覆,百船出海,水下镜头中战俘沉浮挣扎,生死一线间惊心动魄……这些在银幕上极为罕见的场面,皆源于《东极岛》一众主创“不计代价”的实拍还原。《东极岛》的水戏高达40%,尽管面临如此庞大的实拍体量与技术挑战,影片每一个“与水有关”的技术细节都经得起推敲、每一帧影像都“有据可依”。电影与水有关的每一场戏,都涉及实拍、水下、六轴机械平台、特效的协作。这种系统性难度,是绝大多数影片所没有面对过的。在亚洲最大、面积达9000㎡的专业水景棚中,剧组横跨5大水棚,搭建了16处水下置景,每日主创在深水区连续工作十小时以上。从海面浪涌的张力,到船体倾斜瞬间的惊险,电影的每一秒都靠无数细节堆叠出“仿佛真的在那里”的沉浸感。


不仅如此,《东极岛》的工业挑战远不止于水戏本身,更在于它完成了一场覆盖水下、水面与海岛的硬核拍摄挑战。在海岛上搭景的周期成本是陆地的3倍不止,所有建材只能靠人工搬运,剧组就靠肩扛手抬、一砖一瓦搭出83年前的渔村旧貌。从为期70天的水下实拍,到40度烈日灼身、风浪不息的海面调度;从复建83年前渔村,到搭建100多米的战俘船与24艘可下海的船只;从自研一整套海洋拍摄系统,到上千镜的世界级难度的海洋特效搭建,影片以“堪比三部电影的体量与技术标准”,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蹚出了一条新路。逼真的海上风浪,真实可感的惊险沉船,压迫感扑面的水下深潜,构成了影片最具冲击力的感官体验,让观众得以于银幕重见那场惊心动魄的海上大营救。观众纷纷表示:“不是在看电影,是被拉进了风浪里,全程像亲历现场一样逼真!”“这种工业级别的水戏太震撼了,终于看到国产片把沉浸感拍成了硬实力!”

 

电影《东极岛》由管虎、费振翔共同执导,陈舒、董润年、张冀、费振翔编剧,梁静任出品人及总制片人,朱一龙、吴磊、倪妮领衔主演,杨皓宇、陈明昊、倪大红、威廉·富兰克林·米勒、李九霄、王奕权等演员出演,正在热映中。

最新评论

暂无评论